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影子的產生。
2.探索影子方位變化的特點
3.愿意參加探索游戲,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影子的產生。
難點:探索影子方位變化的特點。
活動準備
小熊布偶、一只手電筒、桌子圍花邊做成簡易的舞臺,晴朗的天氣。
教學方法
1.猜謎法:猜謎法能讓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拓展幼兒的思維。
2.演示法:演示能讓幼兒直觀的看到小熊的具體形象
3.觀察法:通過觀察可以給幼兒較多的思考空間。
4.提問法:開放式提問能幫助幼兒拓展思路進行簡單的推理和想象。
5.游戲法:也是整個活動貫穿全局的方法,有利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
除此之外,我還用到了其他教學方法,談話法,實踐法,歸納法,比較法,討論法,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很好的進行教學活動幼兒也能更好的接受。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
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來導入活動,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的興趣,那就讓我們也一起來猜猜這個謎語吧:有個好朋友,渾身黑黝黝,跟在我身邊,從來不開口,我停它也停,我走它也走。(對了,答案就是影子)謎語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拓展幼兒的思維。為后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接下來就是小熊跳舞,這一環節主要讓幼兒了解物體和光的關系(重點)首先,教師請小熊來到“舞臺”上,告訴幼兒:這只小熊跳舞可不太一樣,請小朋友好好看看它到底是怎么跳舞的。(這樣的語言能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從而認真觀察小熊跳舞。)接著教師在小熊后面不斷變化電筒光照的方向,請幼兒觀察小熊影子位置的變化。并且在這里學用方位詞:前、后、旁邊。教師在幼兒觀察后進行開放式的提問:為什么小熊會跳舞?小熊跳舞時,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小熊的影子一會在前面?一會在后面?一會又在旁邊呢?然后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思考,并請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作出回答。教師整理幼兒的話后小結:因為電筒光照在小熊的身上,小熊擋住了光,于是投下了影子。當老師移動電筒的方位時,小熊的影子就隨著燈光的移動而發生位置改變,看起來就像小熊在跳舞。
二、藏影子
接著,老師與幼兒一起玩游戲:藏影子,探索影子與光的關系。教師請幼兒想辦法將自己的影子藏起來,不要被老師和同伴發現。這個時候有的幼兒會選擇藏在窗簾后面,或者教室的角落處。老師在幼兒藏好后去找幼兒的影子,當發現有幼兒沒有將自己的影子藏好時,教師就問:“為什么你的影子沒藏好?”有的幼兒影子藏好了,教師也問:“你是怎么讓自己的影子消失的?”請幼兒來說一說。(這樣的提問不僅能幫助幼兒主動觀察,還能讓幼兒在思考中尋找到問題的答案)接著老師又問:還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的影子消失?集中幼兒互相討論。老師整理幼兒的討論:關窗簾、關燈、躲在門后面,并以現場能做到的一一來進行實踐,當教師關掉窗簾關掉燈時,這個時候再請幼兒找找地面上還有沒有影子,幼兒就會發現,當教室里燈全部關掉并關上窗簾后,教室里一個影子都找不到了。(其實不是沒有影子了,而是光線較暗影子較淡不容易發現,但這個不作為本次活動的知識點。)然后教師與幼兒再一次進行總結:原來,要有光才會有影子。沒有光就沒有影子了。
再接著,老師請幼兒和小熊一起跳舞,探索影子方位變化的特點。(難點)請其中兩名幼兒一邊一個拉著小熊,教師在幼兒后面移動電筒的燈光。請幼兒觀察地面上自己影子的變化,小熊影子的變化,再次發現燈光的移動與影子方位的變化有著必然的聯系。教師請幼兒與小熊跳舞后,師幼共同整理小結:
光照到物體,物體就有影子。燈光方位變化,影子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影子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與燈光的變化緊緊相連的。知道影子和光的關系后,接下來教師就帶領幼兒到戶外玩踩影子的游戲,再次體驗、感知光和影子的關系�;顒幼匀唤Y束。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完成情況:我結合幼兒好奇好問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的生活經驗,遵循《指南》 的目標,引導幼兒循序漸進,逐步探索和發現光和影子的關系。幼兒在游戲中了解了影子是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的,并且移動物體或光線的位置影子也會發生位置變化�;顒咏Y束后大部分幼兒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關于影子的產生。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亮點:整個活動教師以游戲貫穿全局,以幼兒為主體動靜交替。幼兒不僅從游戲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而且通過游戲,激發幼兒積極的探究思考,并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分析,從而發現影子的秘密。教師在活動中給了幼兒較大的思考空間和觀察時間,極大的滿足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游戲愿望。
不足之處:活動中,教師選用的電筒光線較窄,不能全部照到幼兒的身上導致幼兒的影子不是很清晰,小熊的數量也比較少,讓想來和小熊跳舞的幼兒等待時間較長。在以后的活動中,教師將不斷專研,實實在在的為幼兒考慮他們的需求,真正的做到“讓孩子們將游戲進行到底”。
最后,感謝各位評委和老師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聽我的說課,大家辛苦了!也請各位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上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中班科學活動:《會跳舞的小熊》】相關文章:
上一篇:大班科學活動:《恐龍去哪兒》
下一篇:托班科學:《軟硬兄弟》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