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幼兒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幼兒們樂于用畫畫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內心意愿,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同時,在幼兒園的美術作品中,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方面,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現,使得幼兒的美術作品有著成人作品無可比擬的獨到之處。由此可見,繪畫在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組織教育活動,科學輔導幼兒繪畫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目前我們許多老師并未意識到這點,在組織幼兒繪畫活動中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這里我就來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過于看重教學固定模式,而削弱了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創新意識。
長久以來,我們已習慣了讓幼兒欣賞范例作畫,活動多以上課形式進行,老師的教學過程也十分規范,觀察——講解——作畫——評價,似無紕漏。當這種教育方式被摒棄時,孩子們大多的仍是坐在教室里,手握畫筆,并不大膽地在紙上涂涂畫畫。沒有了范畫,更沒有足夠的目識心記的東西讓他們展開聯想,又怎能自如地表現?幼兒是否全身心的投入無人理會,只要看到孩子們在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作畫,老師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幼兒作畫的樂趣在于無拘無束的大膽創作,他們只在意創作的過程,并從中得到愉悅。老師只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才能給幼兒的美術活動帶來無窮樂趣。
給幼兒營造一個能自我創造的空間,寓教于游戲中是改進老師在繪畫活動中原有的規規矩矩的教學模式的前提。要萌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老師必須為其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在幼兒園活動中,老師如果能在幼兒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材料、活動時間、活動伙伴等方面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那么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意識都會得到較大的發展。例如在《有趣的長頸鹿》的繪畫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用游戲和故事的方式將幼兒引入到長頸鹿的繪畫中。老師給幼兒提供準備好的大小不同的、顏色各異的橢圓形的即使貼,讓幼兒自由選擇,并且在想一想、玩一玩、貼一貼中大膽的創作,毫無顧忌地按自己的想法進行坐作畫,繪畫出形態各異的長頸鹿,再根據自己構思的故事情節,添畫出具有自己創意的背景。這樣,幼兒的作品在構圖、布局、色彩搭配上,一定能充分表現出他們的獨創性,而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色彩紛呈,幼兒的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另外。有專家認為,幼兒的涂涂畫畫實際上包含著積極的視覺形象思維。陳鶴琴先生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老師應常常帶幼兒走出活動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這樣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也就隨之迸發。例如,我在教授幼兒畫《森林里的樹木》時,發現幼兒們畫的都是綠色葉子、灰色樹桿的樹木,毫無新意。于是,我帶著幼兒走出課堂,來到大自然中,在那里,通過我的引導和他們自己的探索,幼兒們發現在陽光照射下的樹木,頂端的葉子是金燦燦的,中間的葉子是嫩綠色的,而樹木底部的葉子才是深綠色的。回到教室后,他們很快就把自己的所見所感繪畫出來了,而且樹木的顏色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綠色了,畫面十分豐富,更讓人高興的是,他們的畫面中都包含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創意。可見,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關鍵是我們如何引導幼兒走進自然,感受生活,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過于看重創作結果,而忽略了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繪畫是兒童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美的體驗強調:做事情是為了獲得真正的樂趣。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于它引發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我們教幼兒繪畫,并不是要把每一個幼兒都培養成為小畫家,而是培養他們對繪畫的興趣,通過畫畫使他們的認知、情感等得到健康發展。這些所有的一切,都能通過繪畫活動,深深地銘刻在幼兒的頭腦中,成為他們人生的寶貴財富,使他們終生受益。因此,每一次繪畫活動,我們都應給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使孩子自始至終沐浴著溫暖快樂的氣氛,重視他們在創作中的情感體驗與態度傾向,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且達到活動的目的。
【試析幼兒繪畫指導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