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繪本重要?
繪本就是語言涌出來的世界。繪本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快樂,給予生存的力量,同時還讓大人重新活的語言的源泉。下面我們具體考慮一下繪本吧。
繪本是什么——考慮這個問題時,首先我們可以把焦點集中在做為書的繪本本身來研究;另外一種角度是繪本與人(讀者)的關系。就是說,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繪本有什么樣的意義?對讀繪本的大人和聽者(孩子)雙方來說,繪本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意義?這種角度。如今這個角度極為重要。
就做為書的繪本而言,從兒童文學角度的繪本論、從插圖等兒童出版美術的角度的繪本論,還有隨著這些角度而發展的作家作品論等等不同研究。還有,做為出版文化的一分支的繪本論、做為總合藝術的繪本探討,還可以從歷史的角度探討繪本的源流及其發展和變化。也有按主題來分類繪本去進行比較的研究方法。其他還有從不同角度的繪本論。在本書里,我會有時考慮到這些角度去研究。
另一方面,近年,繪本與讀者論等研究日益收到矚目。在家庭的親子共讀,在幼兒園、托兒所等集體育兒場所的保育員、繪本和孩子們的關系,或者在這兩種繪本體驗對孩子的成長有什么意義……大家越來越關心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在小學的課程活讀書指導里繪本起到的作用也應該越來越大。如今,在中學也使用繪本。為了更好對待這些趨向,我們要更加積累關于繪本的文字和插圖如何跟讀者說話的分析和評價。
在本書里涉及到所有這些多元化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但是對于現在和將來的孩子和大人,為什么繪本是重要的,如何活用繪本,為了活用繪本我們應該如何讀、如何評價繪本,我想盡量從各種角度提示一些啟發性的東西。
●有生活的語言
人的生存離不開三種東西:空氣、水和語言。空氣和水是自然的象征,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象征。人都擁有語言。聾啞人的內面也有豐富的語言。人是離不開語言的。電子媒體再發達,也離不開語言。那么人是如何獲得如此重要的語言?
“誰給了你語言?”我這么提問,幾乎所有的人一時都回答不出來。不是上學后才學會的,幼兒期,不,嬰兒期已經獲得了類似語言的聲音。啞啞學語也在母子之間能夠進行情感交流,那么它的確也是語言。語言應該是由母親或代替母親的人給了你的。她不是教你的,而是反復說話給你聽,自然而然口傳給你的。與其說學會,不如說像吃奶一樣,吞下用耳朵聽到的充滿情感的語言。
我重新考慮語言是母親給了我的,就忽然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母親給了我的更寶貴的是我的生命。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同時,母親給了我生命載體——身體,其次給了我支撐生命的力量——語言,和代表自己的語言——名字。
我們是不是動不動就忘記這種為了生存很有意義的根本的事情,而給孩子傳達末節的事情?有一本杰作繪本,它用科學的態度和平易的語言來給孩子講生命的誕生,讓讀者感受到生命誕生的美和歡喜�!秾殞毜墓适隆罚ì旣�·荷·艾斯 文/圖)。我希望媽媽用自己的聲音念給孩子聽。這是一本刺激孩子發現和思考自我的科學繪本。這種思考并不是孝行或道德教育。是為思考和理解人是什么、自己是什么、生存有什么意義這些問題的核心思想。
我考慮這些問題時,自然而然想起一句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是《孝經》里的一句話。估計我初中時學過的,不知為什么,到現在也記得很清楚。記得這種句子,與其說記憶,不如說心理活動和語言的力量。我認為用耳朵聽,用嘴說這種有力量的語言,無論對孩子的成長還是對大人的生活都很重要。
這種語言,如果你刻意灌輸或羅嗦地解釋,聽者就只能做為知識來接受,不可能成為生存的力量。不如盡量用發自內心的聲音輕快地講,讓聽者感悟。不是讓孩子理解,而是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發現。如今的孩子缺乏這種經驗。孩子從寶寶到小學畢業之間,家長該做的是,用自己的聲音和自己的語言跟孩子說話。不管是搖籃歌、兒歌、繪本、民間故事、故事書還是詩歌,都應該由家長讀給孩子聽。只有通過用耳朵聽語言的經驗,想像力才能得到理想的發展。之后,才有“讀”“寫”這些學習。為了真正“知道”,首先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
●首先要“感覺到”
Rachel Carson在《Sense of Wonder》的“對神秘或不可思議瞪大眼睛的感受性”這一章里說:
我深信,不管對孩子來說還是對育兒問題傷透腦筋的家長來說,“知識”的意義沒有“感覺”的意義的一半。如果說,孩子們遇到的事實一一都是將來長出知識或智慧的種子,那么各種情感和豐富的感受性就是培養這種種子的肥沃的土壤。幼兒時期就是耕地的階段。
現代人也已經失去了或者正在失去,對神秘或不可思議瞪大眼睛的感受性。大人已經失去了的東西,孩子是無法繼承的�!缎录s圣經》里有著名的約瑟《撒種的比喻》的說教: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荊棘里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我們是不是動不動就在孩子心里不耕好土而撒種?而且又不是撒,而散撒。其實,繪本與在孩子心里耕好土有密切的關系。“感覺”就是耕好土的力量。
“感覺”不是智能先活動的,首先要有五感活躍的活動。有聽覺、視覺、嗅覺、味覺還有觸覺,這些感覺所有的活動都直接聯系到語言。用皮膚感覺到的瞬間就語言接住它。感到“疼!”是,其感覺是“疼”這一詞。感到“好吃”時馬上說出“好吃”。而且,那時的語言還辨別感覺微妙的不同。語言擁有的這種微妙又豐富的感覺的不同,只能通過實際經驗來體會到的。孩子通過體驗學會這種豐富語言的最佳機會就是“游戲”。一年四季常常出門,在大自然懷里游戲,孩子就經歷多種多樣的體會,通過每次不同的體驗,主動學習生動的語言。這種語言不是灌輸到頭腦里,而是跟情感連接,不斷陶冶孩子的感受性。感覺越強烈,思維越深刻,語言也越生動。這樣,孩子真正的領會語言,在孩子心里耕好那種能夠接受理智語言的好土。同時,敏銳地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第六感也得到發展。
【繪本是什么】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