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愛
給孩子的愛藕塘中心幼兒園錢海霞
一、案例背景:
吳曉宇是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他比較內向,但我發(fā)現他經常會出現許多的偏執(zhí)行為。
二、案例描述:
場景一、
在活動中故意唱反調,你說往東他偏往西,或發(fā)出怪而難聽的聲音。一次,老師組織幼兒玩跳圈的游戲。小朋友都井然有序地排隊玩游戲,等輪到他時,他全然不顧老師游戲前提出的要求,而是爬著鉆過“山洞”,以至一些調皮的幼兒看到他以后也模仿他。老師提醒他時,他臉上露出一副不在乎的表情。
場景二、
在一次音樂活動《小烏鴉愛媽媽》中,老師要求小朋友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可愛、懂事的'小烏鴉,來演唱這首歌曲。小朋友們都興致很高,有表情地演唱。而吳曉宇呢,臉上一副無動于衷的漠然表情,還隱隱聽到他在說:“哼,我才不要做那小烏鴉呢。”
場景三、
在活動區(qū)域中,小朋友都玩著自己喜歡的游戲。他很想參與到娃娃家的游戲中去,可是不知道該如何與小朋友交談。站在旁邊看了好一會兒,才自言自語說:“哎,沒意思的”。走到美術區(qū)域中自個兒畫起圖畫來。
三、案例分析:
吳曉宇類似與此的偏執(zhí)行為已呈現的比較嚴重,因此,不得不引起重視。
經過與他的主要撫養(yǎng)人奶奶交談,他父親在勞教所接受教育,他母親也因此離了婚,而他有爺爺、奶奶撫養(yǎng)。爺爺奶奶覺得孩子缺少父母的疼愛很是可憐,因此,對他相對的比較溺愛,凡事依著他,順著他,不舍得對他有任何的打罵。漸漸地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唯我獨尊的個性。由于,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物質上的需求雖然并不缺,但他的精神上的需要是無法得到滿足的。自己都得不到父母的疼愛,因此在音樂活動中老師要求幼兒做照顧自己媽媽的小烏鴉時,他很自然地會出現那種不愿照顧媽媽的意念。雖然,他不經常和同伴交流,但其實,在他的內心中是極其渴望和同伴進行交流的。然而,那種驕縱型的教養(yǎng)方式使他缺少與其他幼兒正確交往的溝通的本領。所以,他不能以較好的方式參與活動中。
四、案例措施:
a)教師首先理解和接受他的情緒,幫助他會以適當的方式表達情感。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糾正他的偏激行為。
b)教師在活動中通過故事、兒歌、歌曲等多種多樣的途徑逐步引導他,促使他自己約束自己。對于他出現的一些偏激行為不與強化,逐步淡化他那種想用一些偏激行為來引起大家的注意的這種心理,學習情感控制。
c)吳曉宇所出現的行為,是與家庭環(huán)境及教養(yǎng)方式分不開的。因此,教師加強與家庭的聯系,達成家園共識。
五、效果教育:
通過以上的一些教育方法,在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現在的吳曉宇在活動中能主動找一些朋友進行游戲,會主動把自己的一些玩具讓給同伴玩耍等等,他的一些偏執(zhí)行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給孩子的愛】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園務工作總結范文錦集7篇
下一篇:【推薦】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3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