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功能室如何創建論文
【摘要】結合工作實際談在科學功能室創建過程中的思考與具體實施步驟。在材料投放時注重堅持操作性、多樣性、豐富性、層次性、生活性等原則,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體驗環境,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功能室;創建;材料投放
幼兒的生理特點及學習特點,決定了在體驗中學習是科學教育活動主流和趨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提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更多地參加各類探究活動,使其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從中體驗到發現的樂趣�!睘榱酥С钟變涸诳茖W活動中的探究、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我園近期建成400多平米的大型科學功能室。在創建過程中,我們做了以下思考和實踐。
一、多方考證
為了更好地發揮科學功能室的作用,我園派專人到廣州、深圳、上海等地考察、參觀,調查論證,確定將我園1號教學樓陽臺進行改擴建,由園長親自帶領,成立設計團隊,聘請專業設計師,從外觀建筑、室內裝修、教育需求等多方面進行探討,使建筑、設計專業和幼教專業有機結合,進行整體規劃。
二、確定風格
在設計中,著力突出時代感,整體采用鋼架結構,以黑色為房頂基色,配以簡潔的銀色扇形工業裝飾燈,暗紅色的門框帶來一抹亮麗,淡黃色的墻體、裸露的黑色管道時時體現著現代工業的氣息,灰藍色地面顯得簡潔大氣,體現現代、工業化的整體風格,散發著濃濃的科技氣息。
三、巧妙布局
結合建筑設計要求,合理劃分空間,在原有陽臺處加兩層臺階,使室內自然分為臺下整體空間和臺上局域空間,以矮墻為隔斷巧妙地劃分出一個個區域空間,便于老師觀察室內各個角落。充分利用光線,在朝陽的窗臺下設計制作條形工作臺,方便幼兒進行操作。在墻體中設計隱形開關,保障幼兒用電安全。白色的階梯柜自然分區,綠色植物點綴在其中,實現了植物與環境的完美結合。
四、區域劃分
科學室是一個充滿自主選擇機會、具有自由發現可能、獲得體驗的主要場所,能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欲,滿足每個幼兒的不同發展需要。我們把安靜的桌面操作、實驗探究放在陽光充足,不會受到任何干擾的位置,將聲光電等科技體驗區放在門口的整體大廳,避免對其他區域的影響,木工實習坊、建筑創意區各自占用一個獨立的空間,互不干擾。生活體驗區設施齊全,兩個人造大理石臺面的整體櫥柜將操作區自然劃分、兩排嵌有不銹鋼水池的工作臺將體驗工作區域再次延伸、分享品嘗區域在臺階上方,黑白餐桌配以鮮花,彌漫著溫馨的生活氣息。各種食品原材料、微波爐、電餅鐺等家用電器讓孩子在動手體驗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學無處不在。
五、材料投放
幼兒園陸續投入20余萬購置大量的科學操作材料,為幼兒自由、自主、有個性的探究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材料投放時我們秉承了以下原則。
�。保僮餍栽瓌t
科學體驗室,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場所,因此,要充分考慮材料的可操作性,真正滿足他們親自動手的探索需求。例如我們投放了拼接式潛望鏡,可以用九節彎頭拼接而成,扭轉前面的鏡面可以看到任何一個方向,使幼兒在操作者進行感受到不同的風景。車輛的裝配,使孩子在探究中,充滿了成就感。排骨天平使孩子在探索中掌握平衡的秘訣,磁力小火車使幼兒在推推、拉拉中感受磁鐵的特性。兒童自行車,讓幼兒在轉動中感受力、鏈條和齒輪的關系,體驗飛轉的歡暢。
2.多樣性原則
充分考慮到投放材料的多樣性,基本上將材料分為科學小實驗材料,探索體驗游戲材料,基本操作材料等,既要體現現代科學技術,又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體現啟蒙性�!盁o皮鼓”“無弦琴”利用光的感應發出聲音,讓孩子們在敲敲打打中,感受科學的奇妙。“溫差發電機”“風力發電機”讓孩子直觀的看到隨著水溫、風力的變化,小燈泡的明暗也隨之變化。小小的5號電池讓孩子們感受到“千人震”的威力……他們通過對物體的觸摸、擺弄,增強他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好問,在感知的過程中積累科學知識、經驗,感受自己的成功,養成對科學的正確態度和興趣。
�。常S富性原則
豐富的材料才能夠充分體現活動內容的可選擇性,在科學功能室,在同一時間能同時滿足90名幼兒開展活動,不僅數量充足,而且種類齊全。像凸面鏡、凹面鏡、萬花筒、打氣筒、各種形狀的磁鐵等基本材料的每種20個,科學發現材料包300余種,實驗操作材料套裝90套。生活體驗區中各種鍋碗瓢盆應有盡有,水果蔬菜、五谷雜糧及時更新,榨汁機、酸奶機,電餅鐺等小家電讓幼兒感受到食材的變化。豐富的材料使探索成為可能,使幼兒更加自主的學習、體驗,獲得發展。
�。矗畬哟涡栽瓌t
材料的層次性即提供的材料應滿足幼兒不同探究活動的需要。如在“沉與浮”中,教師提供的材料中有在水中能上浮的材料、會下沉的材料、懸浮的材料,還有可以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狀態的輔助材料,這樣可以有效助推孩子的探究不斷深入,材料的'層次性還應體現在不同探究能力幼兒的需求上。例如鏡子是孩子們常常接觸的,但是鏡子的品種多種多樣,對于小的孩子來說首先提供的應該是平面鏡、有趣的哈哈鏡,然后逐漸增加兩面鏡、三面鏡、多面鏡。隨著孩子認知的擴大、能力的增強、技能的提高,再增加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凹凸鏡等有專門功能的不同的鏡子,提高幼兒對身邊科學現象、科學工具、科學發明的好奇心和積極性。
5.生活性原則
科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化的學習材料,使幼兒在積極探索中發現科學現象,更好的讓幼兒體驗生活實踐,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學習愿望和主動性。生活體驗區為幼兒提供了各種蔬菜水果、五谷雜糧,餐刀、削皮器、微波爐、電餅鐺等廚房小家電,在“有趣的廚房”中“榨果汁”“蒸饅頭”“烤蛋撻”“凍多色冰磚”等真實的生活體驗,讓孩子們感受快樂和滿足。在“榨果汁”活動中,通過對比不同工具、機器的榨汁、磨漿效果,使幼兒親身體驗科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革,感知食物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在做做玩玩嘗嘗中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木工區提供了生活中真實的各類小號木工工具,錘子、鉗子、扳手等工具的投放,使幼兒更加接近生活,了解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同時在木工工作中增強了手眼協調能力,動手能力,實現在生活中學習,在體驗中促進發展的目標。科學功能室的創設,為幼兒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和探究環境,踐行了《指南》“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的精神,使幼兒盡情運用多種感官充分體驗,獲得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勇于創新等終身有益的學習品質。
【幼兒園科學功能室如何創建論文】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體育活動組織和實施論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