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的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復雜,閱讀時對智力發展就越有益。”也有人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成長的,可見,閱讀對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走進幼兒園新課程,如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初步閱讀能力,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已是我園研討活動的關注點,筆者借助兩年來以分級閱讀模式進行幼兒閱讀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選擇具體、形象的兒童圖畫書,讓孩子們愛上閱讀
1.順應幼兒的心理特點,選好適合孩子欣賞的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讀本,是閱讀活動的載體,是幼兒閱讀的直接對象,是決定幼兒是否對閱讀感興趣的基礎條件。在幼兒園分級閱讀教學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喜歡讀和自己生活有關的書,如有的男孩子喜歡各種武器、各種車輛的書,盡管這些書已經讀過無數遍,且在閱讀區放了許久,但每當自由活動時間或區域活動時,他們仍然讀得津津有味。其實,孩子也和成人一樣,通過閱讀來了解這個世界,這種認知上的需要,對孩子的成長起很大的作用。針對幼兒的這種心理需求,我們應該認真選擇幼兒喜歡的讀本。如插圖漂亮、惹人喜愛的圖書,最好是有人物、場景的圖畫或照片讀本;又如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內容的讀本,尤其是幼兒常見的、熟悉的事物,這種書更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可以選擇與幼兒的情感、認知有關的圖書,幫助幼兒認識自我,理解他人,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改正一些壞的行為習慣。
2.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各種年齡段幼兒的書
3~6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為幼兒選擇的分級閱讀的讀本要把握兩點:一是讀本的形式要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孩子通過觀察圖畫能夠理解故事內容。讀本中的文字語言簡練,字體宜大些。大號的字體有助于保護孩子視力,學齡前孩子的認字能力有限,過多的文字敘述會打擊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文字的描述要簡短精練,讀來朗朗上口;二是主題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故事情節和詞語、句式有一定的重復性,如《它們在哪里》在這本圖畫書里,反復出現的語句是:“爸爸問……”,“我說……”,以及“……在哪里?”幼兒閱讀時只要記住那些簡單、韻律性強的句子,再變換一下不同的物品名稱,就可以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
對于不同年齡的幼兒,選擇的讀本也應注意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對于小班幼兒,給孩子們看的書必須是畫面簡單、色彩艷麗、內容短小、文字簡練的故事讀本。到了中班,隨著幼兒的理解能力的明顯提高,讀本的內容不僅充滿趣味,也有知識概念隱含其中。如《搖滾青蛙》的魅力就在于不用的表情、動作來表現青蛙的大膽地展示自我的快樂;還在于該讀本善于借用場景、服飾、動作的變化來表現搖滾元素和美術元素。大班幼兒表現能力加強,選擇的讀本應有清晰精美的圖畫和深入淺出的文字。科學圖畫書特別能滿足大班孩子的探究心理,有利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要保證幼兒園的分級閱讀教學的質量,必須先選擇好讀本。否則,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達到閱讀教育教學的預期效果,將是一句空話。
二、以多元的分級閱讀方法,讓閱讀充滿樂趣
1.游戲閱讀法
兒童教育專家曾經說過:玩即是學。玩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游戲閱讀法是一種借助于游戲的特點與分級閱讀的讀本的象征性符號達成“鏈接”,通過游戲引導他們喜歡閱讀,幫助兒童學習閱讀技巧、掌握閱讀方法、理解圖書內容的方法。因此,我們把幼兒閱讀過程中的指導行為化為支持性行為,讓幼兒在濃烈的游戲氛圍中進行閱讀。如《火車火車嗚嗚叫》是一個關于分享快樂的故事,情節十分簡單,隨著火車一節節增長,小動物一個個上場,歡樂也越來越多。故事情節簡單、自然,文字富有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適合老師與孩子開展“乘火車”的角色游戲。老師扮演火車司機,一邊開火車一邊唱:“火車火車嗚嗚叫,快快向前跑。看看誰要上車了?”孩子們扮演小動物乘客,一邊念
兒歌一邊做動作。在歡樂的游戲中,孩子加深了對角色、場景、情節、對話的理解。
當然,要使閱讀教育達到最優化,游戲必須與讀本內容有機地結合,在選擇游戲時要想到怎樣的游戲能與讀本內容最自然的貼近。再者,為讀本所輔助的游戲應簡單、有趣,規則太多、目標太多的游戲會讓幼兒體會不到游戲的快樂。要讓幼兒真正在“學得無意、學得樂意”的游戲環境中喜歡上閱讀。
2.表演閱讀法
表演是一種特殊的閱讀理解表達方式,表演是一種動態體驗,需要幼兒在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運用語言、表情、動作等外顯行為活動進行閱讀,這不僅能調動幼兒閱讀的興趣,而且對故事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分級閱讀教學中,尋找適合幼兒表演的讀本很重要。如:《南瓜小房子》講述一只不起眼的小老鼠。故事情節豐富、角色鮮明,適合幼兒進行表演。于是,老師旁白,幼兒扮演青蛙、公雞、母雞和小雞、兔媽媽等角色,來理解與感受小動物們的心情,體驗友誼和團結給人帶來的力量,這樣的表演,給靜態的畫面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采用表演閱讀法進行分級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要讓孩子對圖書的基本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二是保證幼兒表演所需的時間和空間;三是提供表演所需的服裝、道具等材料資源;四是教師要參與到表演中去,通過示范和師幼互動加以指導。
3.細節式閱讀法
讓孩子學會細致地觀察讀本中有趣的細節,是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幫助幼兒觀察畫面的細節尤為重要。如《一顆紐扣》讀本中的動物都有自己的紐扣,小白兔的紐扣是紅色的蘿卜形狀,小狗的紐扣是白色的骨頭形狀,大象的紐扣大得在畫面上看不全,小蟋蟀的紐扣卻小得像黃豆一樣……我們引導孩子從形狀、大小、顏色各個細節說說每顆紐扣的特點,幼兒的觀察力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的。
三、以養成教育為抓手,讓閱讀成為習慣
1.堅持給幼兒讀書留出時間
設立班級專門的閱讀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保證幼兒在園每天有15——30分鐘安靜地自主閱讀的時間。也可以讓幼兒利用每天的自由時間,自由選擇讀本閱讀;在分級閱讀教學中,則采用集體讀一本書,之后又留給幼兒一定的自主閱讀時間。有了時間上的保證,孩子就漸漸養成了自覺地閱讀習慣。
2.創建有文字的學習環境
在環境創設時,要充分發揮“讓墻壁說話”的教育功能,使幼兒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字信息。如在幼兒園的教室適當配上文字,在幼兒園周圍重要的物品上貼上一些文字標簽,把閱讀活動中常出現的字以及生活中的常見字制成卡片或貼在閱讀區。另外,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可有機的、自然的呈現相應文字,如要求幼兒靜息等待時,可出示“靜息”字卡,組織幼兒盥洗前,出示“洗手”字卡等,讓幼兒置身在具有豐富文字的閱讀環境中,多一些機會閱讀,從而激發幼兒想讀的欲望。
3.培養幼兒會讀的能力
指導幼兒掌握看書的正確方法。如讓幼兒觀察圖書的結構,知道每一本書都有封面、封底,找出圖書的題目,要讓幼兒知道按順序從前向后一頁一頁地翻書,在講解時還應告訴幼兒現在講的是第幾頁,指導幼兒根據頁碼找出閱讀內容,使幼兒掌握翻書的方法。教師在指導幼兒觀察畫面及閱讀文字時,應要求幼兒按從左到右、從上往下的順序閱讀,使幼兒知道掌握正確的看書方法,才能知道故事內容。培養幼兒的會讀能力,還包括培養幼兒閱讀的技能,在分級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逐漸引導幼兒開始嘗試自主閱讀,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圖畫內容,根據內容進行聯想、推測。同時,還應指導幼兒在理解圖畫內容的基礎上閱讀相應的文字,指導幼兒能對閱讀內容產生種種思考:這件事是先怎樣的,后怎樣的;這個人為什么會這樣;假如不這樣會如何等等,這樣,幼兒的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核心,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正如高爾基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身的伴侶,最誠的摯友”。今天我們努力探究如何通過分級閱讀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是為了給他們一對飛向未來的翅膀,但愿我們都能為了孩子的將來,用心做一個幼兒閱讀的點燈人。
(責任編輯:林文瑞)
【幼兒園分級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 中外幼兒園管理比較研究
• 幼兒教師參與結構游戲方法
• 關于幼兒園課程發展的思考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思考
• 關于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研究
• 幼兒園教學中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
• 以府谷縣第四幼兒園為例淺析幼兒園管理措施
• 幼兒計算機教育綜述
• 幼兒園后勤管理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 幼兒園區域活動探析
• 幼兒園“以人為本”文化管理機制初探
• 淺談幼兒園家長工作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