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靈活運用集體、小組、個別活動等形式。目前,在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活動形式主要是集體、小組、區域活動,這三種形式各有其特點,適合于不同教育內容和教學需要。作為教師,要學會分析、判斷,采用恰當的教育形式,而不是盲目跟隨當前的潮流。
?首先,我們要明確教學活動是相對游戲活動而言,是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也有集體游戲、小組游戲、區域游戲。
?1.集體活動
?1.1 集體活動的特點
?集體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帶領下,全班孩子一起進行的有計劃、有目標的學習活動。集體活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兒童獲得某些知識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盡可能促進所有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發展。幼兒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要學會傾聽,同時也要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要學會遵守班級規則,學會適當地約束自己,這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很有幫助。集體活動的缺點也在于此,那就是在同一時間,全班孩子以同樣的速度學習同樣的內容,教師難以關注幼兒的個性和差異。
?1.2 集體活動的指導要點
?集體活動常常被看作是灌輸式的教學,實際上是對集體活動的曲解。集體活動也可以采用啟發、誘導、讓幼兒主動嘗試等教學方法,那么如何組織好集體教育活動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教”。
?1.2.1 確定活動的重點、難點及目標。
?1.2.2 確定活動材料的性質、材料多少、材料何時出示。這些看似細小的環節,也能影響活動的效果。
?1.2.3 確定教學活動的形式,確定幼兒座位的擺放。
?1.2.4 確定教學策略。
?1.3 要深入研究“學”。
?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讓幼兒學習,也就是“學法”。教與是研究幼兒的學習規律。
?1.3.1 分析學習內容的特點
?一般來說,學習內容可以分為認知的、情感的和運動動作,不同的學習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每一學科領域內容可能涵蓋多個學習內容,或認知與情感相結合,或認知與動作相結合,教師在組織教學前,要充分分析學習內容的特點,制定恰當的教學方法。
?1.3.2 分析、了解幼兒的認知結構。認知結構是存在兒童頭腦里的知識結構,原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的學習會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
?①注意某些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特別是數學。
?②新知識必須適合幼兒的學習能力,適應幼兒原有的認識結構。
?③預知幼兒學習新知識將可能面臨的困難,可能提出的問題,并進行準備。
?④針對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準備難易不同的問題、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1.3.3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年齡越小的兒童,越需要通過自我發展的活動學習概念,需要將感覺、運動系統和直接經驗融入學習活動,在教學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具體形象的范例。
?1.3.4 分析、了解影響幼兒學習的各種內在因素,采取各種手段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內在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鼓勵、表揚的話,有趣的活動內容,一朵獎勵的小紅花,取得成功的自豪感,這些都可能成為影響幼兒學習的內在因素。
?最后,要深入研究“教材”。
?1)分析教材、修改教材。不唯專家、不唯教材,對每個教材中的活動設計都根據本班情況進行修改。
?2)將新的教育觀、兒童觀融入教材中。
?3)從幼兒生活、經驗中尋找教材。隨著社會生活和季節的變化,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尋找幼兒感興趣的、有助于幼兒主動探索的、蘊含豐富教育價值的“教材”。
?1.4 集體活動的運用
?有些許多教育內容是適于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首先,健康領域的有關的安全、衛生等常識;社會領域中有關社會的觀念、行為規范、活動的規則,必需的社會知識或概念;某些技能的傳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人類優秀文化傳統,如古代的詩歌、童話等。其次,幼兒都感興趣的內容,或不需要幼兒探索、個別化學習的內容,如講故事,學唱歌曲、體育游戲等均可以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當然,這些內容也可以以小組、個別活動等形式進行,只是效益不如集體活動。
?2.小組活動
?2.1 小組活動的特點
?小組活動是指將一個班級分為兩組或三組,每組由教師帶領開展不同內容的活動,活動結束后,各小組再交換。分組教學能夠解決班級學生人數過多的情況,使教師能更好地關注每個孩子,事實上小組活動只是小型化的集體活動。
?2.2 小組活動的指導要點
?小組教學活動和集體教學活動一樣,要注意“教法”、“學法”、“教學內容”,除此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2.2.1 在空間上要避免相互影響
?兩個小組要安排在不同的區域,如一組在教室,另一組在臥室,或者一組在教室,另一組在美術活動室或電腦活動室等。
?2.2.2 如果小組活動是要交換的,兩小組活動的內容要避免重復,既兩組內容不能有先后之分
?如一組是認識“蝴蝶”,了解蝴蝶的特征和習性,另一組是手工制作蝴蝶,事實上,第二組活動的開展要有第一組活動的基礎,教師會在指導幼兒制作時就引導他們了解蝴蝶的特征,但在交換小組后,這一組還要進行認識活動,對這組孩子來說,他們的學習是重復的,學習的內容對他們來說缺少挑戰性和新穎性。
?2.2.3 確保小組活動的正常交換,使每個孩子能獲得同等的學習機會,
?2.3 小組活動的運用
?小組活動主要有三種運用。第一種是分成兩組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適合分組,這類小組活動也可以在活動區中進行,如一組是計算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在益智區進行活動,一組是語言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在語言區進行活動。
?第二種方式是集體活動之后的分組,如數學活動“10的加減”,教師先進行集體示范講解,引導幼兒了解分合,然后根據孩子的不同水平,設置3~4組不同的操作內容,幼兒分組操作。
【淺談幼兒園教學的幾種活動形式】相關文章:
• 幼兒園戶外活動質量提高策略
• 我國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 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實施狀況調查
•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幼兒教育游戲應用探析
•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養成
• 淺談新時期幼兒園班主任管理工作藝術
• 幼兒園防震減災措施
• 談教育信息化之幼兒園教學
• 幼兒園突發事件管理初探
• 幼兒園語言活動的教學策略
• 淺談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