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禮儀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需要。在幼兒園實施禮儀教育,尋求禮儀教育的有效方法,將有力促進對幼兒進行產生一生影響的品質培養,為幼兒的后續學習、生活和未來走向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育;內容;途徑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普遍存在著的一個現象就是高度重視知識技能的培養,卻往往忽視更重要的禮儀教育。幼兒時期兒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禮儀教育,往往會導致禮儀行為的嚴重失范。具體可以表現在對長輩缺乏禮貌、對同輩不懂謙讓,任性、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無理取鬧、不關心他人等。針對這種普遍現象,各地區各幼兒園紛紛舉行各種形式的禮儀教育活動或是提出實施計劃等對幼兒園兒童進行禮儀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還需要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等更多的努力才能進一步解決。下面,我們從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內容及途徑兩方面對幼兒園禮儀教育作以討論和探究。
一、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內容
(一) 生活禮儀
生活禮儀主要包括用餐禮儀、儀容禮儀、公共場所禮儀三方面。用餐禮儀要求幼兒培養節約糧食的習慣,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潔,不挑食、不搶食、不在喝湯時發出怪聲響等;儀容禮儀主要包括保持服裝整潔、干凈,講衛生,學會規范地走、站、坐等姿勢;公共場所禮儀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行走時注意讓路,公交車上為老人、孕婦讓座等。
(二) 學習禮儀
學習禮儀主要包括遵守課堂秩序,舉手發言,尊重他人意見,觀看演出時保持安靜、不亂扔垃圾等。
(三) 交往禮儀
幼兒時期的兒童一定要培養起重視文明禮儀的觀念,擺脫“小少爺”“小公主”脾氣,學習一定的禮貌規范,掌握日常禮貌用語,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學會謙讓,與伙伴們和諧相處。
中華民族是傳統的文明古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古代中國注定人文倫理的培養,并規定了嚴格的道德規范要求所有人遵守。雖然現在我們不需要像古代那樣苛刻地要求幼兒,但是進行一定的道德規范教育還是必需的。
二、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途徑
(一) 在一日生活環節中實施禮儀教育
?Y儀教育內容本身就是一些行為要求和道德要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來學習感受禮儀,以達到內容和情感,語言和行為,感受和實踐的統一,并通過行為的反復,積淀為幼兒的素養和內涵。
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一日生活各環節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兒從小養成禮儀行為的良好品質,從小朋友交往、尊敬師長乃至幼兒的用餐、舉止等禮儀,我們都與禮儀教育密切結合。幼兒從早上進入幼兒園開始,要進行學習、進餐、睡覺、游戲等一系列活動。幼兒園教師應該針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到規范的做法,并針對幼兒容易出現的不規范行為提出更加具體、細致的要求,引導幼兒進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兒在校園內主動與教師、同伴打招呼,進餐時按照一定的步驟、注意桌面的整潔,自覺收拾餐具,養成擦嘴、漱口的習慣,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別人要說對不起,麻煩別人要說謝謝,睡覺時間不影響他人等。
(二) 在主題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
在群體生活中,兒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自覺地掌握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幼兒誦讀《弟子規》,教育幼兒如何孝順父母、誠實守信、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如何讀書、學習、做事等;通過開展“學禮貌用語,做文明少年”活動,培養幼兒的說話習慣,教授幼兒文明用語,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使用;通過開展“孝敬父母”活動,要求幼兒回家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從小養成關心父母的習慣;通過開展“快樂學禮儀”活動,從培養幼兒“站、坐、蹲、走、遞、接”等基本動作開始,進行規范的指導、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教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三) 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曾指出:兒童生來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兒童在游戲時,往往會將積極性、參與性、主動性發揮到極致。因此,對于一些包括社會道德觀念在內的禮儀規范,都可以通過設計游戲讓兒童參與進來,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這種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體育游戲《跟不倒翁做朋友》,通過讓幼兒把不倒翁當做伙伴,邀請不倒翁做游戲、請不倒翁到家里做客、與不倒翁一起吃飯等,要求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一定做到禮貌、謙讓,使幼兒初步理解“你對朋友好,朋友就會對你好:你對朋友不好,朋友就會對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們的禮儀交往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幼兒機智、活潑、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兒園教師在培養兒童謙讓精神的時候,可以讓幼兒對《孔融讓梨》的故事進行角色演繹。教師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問題,傾聽幼兒園兒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戲。隨后讓兒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讓梨的故事,最后啟發兒童進行討論,得出同伴之間應該禮讓的結論。通過游戲這樣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兒玩得有積極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可謂一舉兩得。利用禮儀教育促進幼兒美好禮儀素養和優良品質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節課或幾個活動就能見效的。它既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系列的“顯性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機滲透的“隱性教育”。幼兒以游戲為主要學習形式,游戲學習必然是我園開展禮儀教育時要利用的途徑。
但是,這種禮儀教育的滲透不能削弱幼兒的游戲樂趣,不能影響其游戲過程,而是要把相關禮儀的要求和實踐融進游戲內容及社會生活情節,使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學習或實踐經典禮儀知識。
我園充分利用了特有的“工作坊”這一實驗場,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以班級開展為主創設了一個一個的小社會,提供多維度的實踐與發展的空間,巧妙地將禮儀融入其中,多渠道、多方位地促進幼兒深切感受、習得運用。
作者簡介:
楊秋紅,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鎖龍鄉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禮儀教育初探】相關文章:
• 小班班主任如何“蓄勢待發”迎接幼兒園新生
• 幼兒園開展德育工作之我見
• 幼兒園方案活動材料投放策略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繪本教學
• 幼兒園線條畫教學初探
• 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探索
• 淺析幼兒園教師主導性的發揮
• 幼兒園音樂教育化思考
• 江蘇又評出七名幼兒園特級教師
• 幼兒園早操項目的創造性發展
•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幼兒園管理水平
• 淺談幼兒園算術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