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學前教育對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對幼兒的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并開始注意到幼師對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以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影響。男女教師比例適當,無論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是對幼教隊伍結構的合理化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國絕大部分幼兒園的幼兒教育師資方面還停留在“母系氏族社會”,由女性教師一統天下,而男性教師則是鳳毛麟角。當前幼教隊伍中男性教師的嚴重匱乏已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一現狀進行研究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 男幼師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091-02
一 幼兒園男教師的現狀
20世紀20年代,我國老一輩幼教專家張宗麟先生就認識到幼教隊伍中男女性別比例合理調配才能有利于兒童身心的和諧發展。但是直到今天,已歷時近一個世紀之久,基本上還是女性一統天下的局面,男教師總數僅百余人,處在微不足道的程度,且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而在日本,雖然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比我們晚,但是在實踐上卻遠遠地走在了我國的前面。早在1990年就已有6138名男教師。此外,丹麥、瑞典、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都十分重視男性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支持、鼓勵男性從事學前教育工作,使男性學前教師占有一席之地,以促進兒童人格的健全發展。像阿根廷國家還專門根據幼教師資性別的不同開設相應的課程,為女生開設家政課,為男生開設手工課等。由此可見,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人才的培養就絕不能落后于其他國家,要迎頭趕上,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男性教師參與到學前教育中的必要性。
目前,在國際上,日本幼兒園男教師的比例約占7%,美國幼兒園男教師的比例約占10%,而在我國卻還稀缺地被稱為“大熊貓”。幼兒教師性別比例的失衡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提高對男幼師缺乏問題的關注,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幼兒個性的均衡健康發展。
二 幼兒園男教師缺失的成因
1.傳統文化思想的束縛
幼兒園男教師發展出現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傳統觀念的束縛。在傳統文化思想觀念下,人們對男性擔任幼兒園教師往往帶有一定的偏見甚至歧視,認為哄孩子是女兒家的事情,男性不適宜做幼兒教師。認為女教師溫柔、細心、和藹,其自身的性別特點非常適合幼兒教育工作。而男教師生性粗獷、缺乏耐心,他們對兒童生活照顧會不方便,于是就給幼兒園男教師的工作造成很多“禁區”。在傳統觀念中占家庭主導地位的男教師會承受很大壓力,偏見和誤解極大地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決心產生動搖, 同時也讓那些準備進入幼兒園的男性望而卻步,心存疑慮,使得許多潛在的男教師流失了。
2.工資待遇低
工資待遇過低是限制幼兒園男教師發展的現實因素。據了解,目前全國幼兒教師的工資都不算高,在一些幼兒園中,教師月薪僅為1000元左右,而機關團體或教育部門辦的幼兒園,教師月薪也只有1200~1500元左右。另外,不少幼兒園的編制有限,一些教師沒有正式編制,屬于“代課教師”之列,待遇更低。在我國絕大部分家庭中,男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要在家庭中承擔較大的經濟責任,如果沒有一定的收入,會直接影響到婚姻狀況。出于現實生活的考慮,為了改善生存的基本條件,解決家庭經濟及生活問題,許多男教師不得不放棄自己心愛的職業去謀求新的崗位。
3.社會認可度低
人們心理普遍存在著學校等級制度:從幼兒園走向中小學,認為是“職業升值”,而返轉過來,則被普遍認為工作和能力存在問題,認為幼兒教師并不是十分令人羨慕的職業,而只有沒出息的男人才會哄孩子,優秀的男人是不會干這一行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幼兒教師不像律師、醫生等職業專業性強,只要對某方面有自己的見地都可以成為老師。傳統觀念認為,幼兒園教師保育重于教育,而保育工作的可替代性很高,可以說任何有過養育經驗的成人都能勝任。所以,社會給予的認可度不夠也是導致男幼師流失的原因之一。
4.幼兒園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幼兒園教師分工不明確。在我國,大部分幼兒園的師幼比例不合理,一名教師要負責照看二十幾名幼兒,工作瑣碎、繁重,教師的具體職責不清晰,這樣給男性教師帶來了工作上的不便,比如,男性教師也參與大量的保育工作,會讓他們感到力不從心。加之,很多幼兒家長對男性幼師照顧幼兒盥洗很是疑慮和反感,這使得男幼師甚是尷尬和無奈。其次,幼兒園中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高低與其收入和地位不成正比,只要是幼兒園代班老師,他們的基本工資都是相同的,教師得到晉升的機會很渺茫,這無法滿足男教師的事業心和成就感,所以部分男幼師不滿足于現狀,頻頻跳槽,尋求更有發展空間的單位。
三 改善幼兒園男教師缺失狀況的建議
1.轉變觀念,肯定自我
無論是男幼師自身還是幼兒園,都應改變傳統觀念的束縛,認識到男幼師身上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承認男女之間有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對年齡越小的孩子影響越大。教師性別的不同致使其個性特征和教育方式也不同,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男性教師更為獨立、果斷,這對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男教師也更善于敏捷而準確地判斷情況并迅速作出決斷,這對兒童人格發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幼兒園應意識到教師性別單一化對幼兒的成長、幼兒園管理、幼兒教育發展等方面的不利影響,以及男性教師參與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從而轉變觀念,加大引進力度,改善缺乏男性教師的狀況。
2.加強中、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男性師資的培養
加大招生宣傳力度,特別是招收男生的宣傳,從根本上解決男性幼兒教師供不應求的局面。對學前教育專業男生進行職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考慮他們的性格和性別特點,把職業定位在某一項特色教學上,如體育教師、美術教師、書法教師以及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者、學前教育理論的研究者等。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技能教育和職業認識,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的背景和發展前景,深刻意識到男性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所在,以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使他們愛上幼教事業,克服傳統觀念的偏見和現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飽滿、熱情的態度投身于幼教事業,為幼教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加強政策管理,提升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
男性幼兒教師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作為一個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的供給者,更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幼兒園男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比他們從事其他工作而言相差太多,因此國家、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應該著重研究相應的政策,正視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學性,做到生源招收、培養教育、就業分配等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最關鍵的是應切實改善幼兒園男教師的工資待遇,提高其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男性主動自愿地選擇學前教育專業,才能減少男性幼兒教師的流失狀態,才能更好地改變幼兒教師男女性別極為不合理的現狀,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4.完善幼兒園管理制度
幼兒園領導要考慮到男性幼師和女性幼師在教育幼兒方面存在的先天差異,考慮性別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營造適合于男性教師的工作環境,合理安排男幼師的工作,讓男幼師從事專項教學活動,組織體育活動、美術活動或從事科研及管理工作等,減少保育方面的工作,更好的發揮他們的優勢。對他們的工作成果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讓男幼師體會到應有的尊重,體驗到一定的成就感。同時,管理者要充當“伯樂”的角色,慧眼識“千里馬”,使其價值得以充分發揮,減少現有的男幼師再流失。
幼兒教育工作是一項偉大而神圣的事業,不是每個人做起來都能如魚得水,好比建一座雄偉的大廈需要牢固的地基,沒有專業的技術水平和充分的知識含量,是無法完成這項工程的。加之,大廈的宏偉壯觀只有磚瓦材料是不夠的,還需要水泥、鋼筋等,男性幼師就好比這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它的價值體現就在于他能夠為幼兒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學前教育的發展映射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進步與發展,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只有繼續鼓勵男性從事幼兒教育和大力發展男幼師這一新興隊伍,才能使幼兒在更為和諧、剛柔相濟的教育環境中得到更大的提高,才能促進我國的幼兒教育真正從教育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心,實現單邊教育走向完整教育。
參考文獻
[1]陳光明、胡孝義.中國幼師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學前教育研究,1994(04):3~4
[2]李生蘭.比較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298、336、260
[3]〔英〕戴•馮塔納.教師心理學(第三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74
[4]徐志國.男幼師的缺乏、流失與其職業優勢的矛盾[J].學前教育研究,2006(05):1~2
[5]梁小麗、文志娟.男性幼兒教師稀缺的文化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10):7~8
〔責任編輯:高照〕
【幼兒園男教師缺失問題的分析】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陶行知思想實踐
• 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幼兒園新課程
• 幼兒教育小學化淺論(3篇)
• 淺談幼兒園性教育
•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及對策研究
• 幼兒園戲曲教材的選擇與運用
• 多方位幼兒園教學管理的思考
• 轉型: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
• 試析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趣味籃球運動
• 幼兒園建筑的聲學設計
• 幼兒園保育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兒歌教學結構的改革